子贡。据《元和姓纂》指出,贡的祖先是仲尼弟子端木赐,他的后代以其字“子贡”为氏。”这在《姓氏急就篇》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据《元和姓纂》考证,端木这个复姓也是源自端木赐。姓贡和端木的中国人,尽管姓氏不同,但追本溯源,本是同宗而不同姓的一家人,统统都是子贡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子贡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历史上的卫国,在今河南、河北一带。...
贡氏历史溯源,贡氏历史溯源据丹阳第十六次修纂萃涣堂《贡氏宗谱》记载:贡姓原复姓端木,先祖名赐,...
贡氏来源分布,一、贡氏来源 贡姓源于端木姓。根据江苏省丹阳市柳茹“萃涣堂”珍藏的《贡...
...
...
...
汤溪贡氏与铅山宗亲合影铅山县地处武夷山脉北麓,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人口42万,现辖17个乡镇,161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铅山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晚唐诗人王驾曾以“鹅湖山下稻粱肥”、“家家扶得醉人归”的诗句,生动描绘了农耕经济时代铅山的富足与和谐。宋代哲学家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著名词人辛弃疾晚年寓居铅山,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中国史纲要》载:明清之际,铅山就与上海的松江、江浙的苏杭、安徽的芜湖、江西的景德镇并称“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鹅湖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史纸制作工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鹅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这四块闪亮的“国”字号招牌,是铅山实施大开放、实现大发展的精美名片。铅山地表资源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71.3%,山林面积250万亩,活立木404万立方米,毛竹面......
1995年版《淇县志》载,明初,因战乱淇县地广人稀,土地荒芜,明洪武至成化间,官府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招聚泽、潞、沁、汾、平阳“有丁无田”之户,迁至彰德、怀庆、大名、广平、张家口、凤阳一带垦荒定居。这一时期迁入淇县约38户,分居迁民、董桥、马湾、西岗、黄堆、南阳、付庄、赵沟、七里堡、王庄10个村,垦荒生息。除了集中大移民外,尚有一些家族,于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零星迁淇。据一些家谱记载,南宋末年,北阳高氏从山东临淄迁来。元至元年间,西岗冯氏从山西上党迁至淇县沙窝村,后迁西岗村。明洪武元年(1368),西关庄关氏由山西长子县大关村迁入林县东姚村,明隆庆三年(1569)复迁淇县。新乡屯周氏清康熙年间从河北省磁县南关迁来。清光绪十五年(1889),子贡后代贡氏从汤阴后故县村迁至淇县杨洞村等。现择其中主要的古家族,简单介绍如下:一、北阳村高氏北阳村高氏,原为周代姜太公(吕尚)之后,食采于高(古地名,在......
丹阳贡氏宗祠贡姓源出黎阳,对黎阳有深厚的情结。柳茹贡氏宗祠“萃涣堂”就弥漫着浓浓的黎阳世家的气息。...
山西贡氏所在的榆社和山阴分处太行山的中部西麓的浊漳河畔与山西北部大同盆地的桑干河畔,一个以史前化石闻名于世。...
...
...
...
...
...
...
...
...
宣城贡氏自宋代以来一直是文化世家,既拥有忠义之士贡祖文,还出现了贡奎、贡师泰、贡性之等重要作家。但是学术界对这一家族的研究尚不多见,只有杨镰先生《元诗史》对贡奎、贡师泰、贡性之三人的诗歌成就有所论述。为什么贡氏能够培养出这么多杰出人物,本文将对宋元明清宣城贡氏的家族传统作一探讨。贡姓源于端木姓,其祖籍为河南黎阳,至西汉元帝时,御史大夫贡禹(为子贡后裔)已是山东琅琊(今山东诸城)人。到宋代贡氏后裔迁到大名府长垣县(今属河南新乡),当时武德大夫贡祖文就是长垣人,南渡后迁居宣城之南湖。他是贡氏家族的一位重要人物,以抗击金兵和保护岳飞遗孤名留史册。贡氏家族宋代以后的繁荣发展自贡祖文始。一、贡氏以忠孝礼法传家贡祖文(1071——1150),字仁德,死后追谥文宪,为贡师泰七世祖。靖康时,金人侵犯中原,开封和长垣等地相继失陷,贡祖文和当地百姓曾被金人所执,后脱身得归,和汤阴人岳飞同时参加义兵,护从康王赵......
1、贡姓溯源贡姓的始祖,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春秋子贡像)追溯贡氏历史,它产生于公元前的213年,端木氏族后裔子孙为避祸掩人耳目,先后由一姓变为“木、赣、贡、端、沐”多姓。由子贡第九世裔孙端木武改姓贡。2、贡姓的迁徙和分布丹阳的贡姓始祖为贡祖文,公元1142年1月28日,岳飞受到国相秦桧“莫须有”罪名的陷害,贡祖文为保忠良之后,救下岳霖之后恐事情泄露,辞官归里,后又举家从安徽宣城贡家村悄悄地迁徙到江苏丹阳柳塘(今柳茹)隐居。由此贡姓一支脉由安徽宣城迁徙丹阳柳茹村落户,直至贡祖文延续第四代时,才将长重孙“小一”(后改名大用)派往安徽宣城贡家村,重新传承贡氏门庭。历数十代后,丹阳柳茹、安徽宣城两地的贡氏子孙繁衍兴旺,均发展成望族。随着数百年的子孙发展变迁,其后裔子孙遍及江苏的南京、六合、镇江、丹阳、金坛、武进、江阴、无锡、泰......
西汉汉武帝时分钜鹿郡南部数县置广平郡。征和二年(前88年),封刘偃为平干王,以广平郡置平干国(治所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的旧城营村和靳庄村一带)。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平干国除为广平郡。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广平郡领十六县:广平县、张县、朝平县、南和县、列人县、斥章县、任县、曲周县、南曲县、曲梁侯国、广乡侯国、平利侯国、平乡侯国、阳台侯国、广年县、城乡侯国。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封刘汉为广平王,复置广平国。平帝元始二年(2年),广平国有27984户,198558人。王莽时国除,改名为富昌(仍为今鸡泽县旧城营村)。东汉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省广平郡,其地并入巨鹿郡。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封皇子刘羡为广平王,分巨鹿郡复置广平国。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徙广平王刘羡为西平王,广平国除,再次并入巨鹿郡。魏晋南北朝魏黄初二年(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辖区复置广平郡,移治曲梁县。西晋......
南渡扈跸;北阙弹冠。——佚名撰贡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贡祖文护高宗南迁有功。下联典指汉·贡禹与王吉友善,吉为益州刺史,禹弹冠待荐,果召为谏议大夫。...
...
...
...
...
贡氏宗谱
22.贡氏八修宗谱, 22, 420-1988
4.贡氏八修宗谱, 4, 420-1988
15.贡氏八修宗谱, 15, 420-1988
31.贡氏八修宗谱, 31, 420-1988
29.贡氏八修宗谱, 29, 420-1988
11.贡氏八修宗谱, 11, 420-1988
23.贡氏八修宗谱, 23, 420-1988
25.贡氏八修宗谱, 25, 420-1988
32.贡氏八修宗谱, 32, 420-1988